新华社天津4月5日电(记者张泽伟、宋瑞)在4月2日的中超“京津德比”前,北京国安与天津津门虎的35岁老将于洋举行了温馨的退役仪式,在数名球迷的见证下,告别了他长达十余年的足球生涯。对于运动员而言,退役是必然的阶段,尤其是在竞技体育领域,年轻和竞技状态是成功的关键。像于洋这样的运动员,每年约有3000名运动员选择离开赛场,而这个数字在奥运会或全运会年份更是上升。 运动员退役后的去向较为多样,不少人选择当教练,利用自身经验助力年轻运动员成长。奥运冠军王皓和夏煊泽便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,转型后为中国体育事业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。另一些优秀退役运动员则进入体育管理,如熊倪、李珊等,他们在领导岗位上继续为国家体育事业贡献智慧和经验。 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重视,体教融合的推进使得越来越多的退役运动员成为校园体育教师,为青少年培养体育意识和素养。此外,不少运动员选择在退役后继续提升自身素质,进入大学深造,获取更高的学位和知识。 一些运动员在跨界经商上也取得显著成功,李宁创办的运动品牌已经成为市场的标杆,而王栋从前的中超队长身份转变为多元经营的企业家,更是一大突破。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当下,抖音发布的《2024退役运动员数据报告》显示,近2500名退役运动员活跃在短视频平台,他们通过分享、带货等方式获得新的收入来源。 尽管转型的机会增多,许多退役运动员依然面临挑战。一些运动员在赛场上专注训练,缺乏社会经验,面临转型期时感到迷茫。因此,业界呼吁政府和社会为退役运动员提供更多支持,包括职业规划、技能培训及心理辅导,以帮助他们顺利过渡。 中超深圳队前队长王栋指出,体教融合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,助力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。退役运动员转型的过程中,自我提升和社会支持缺一不可。退役不意味着结束,反倒是新生活和新机遇的起点,未来他们仍有无限的可能等待发掘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